/
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发帖
首页 亚洲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 在马来西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:华人建设了这个国家,为啥 ...

在马来西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:华人建设了这个国家,为啥还要被当成二等公民?

昨天 01:14 评论(1)
吉隆坡的七月 闷热潮湿。我坐在茨厂街的一家老咖啡店里。街头是忙碌的华人商贩、斑驳的中文招牌、熟悉的广东话交谈声。手里端着一杯白咖啡。想起昨天遇到的那位陈叔叔。

陈叔叔今年六十多岁 在这里开了三十年的五金店 皮肤被热带阳光晒得黝黑。脸上有种特别的’无奈’。他跟我说起自己的孙子:”这孩子成绩很好啊。但是本地大学就是进不去。要去新加坡读书了。”他停顿了一下 眼神里闪过一丝苦涩:”我们华人啊 再怎么努力 还是…”

这几个字在我心里翻滚了很久。

777.png

我想起自己刚来大马时的’困惑’。认为这里是’多元’、是’和谐’、是东南亚华人的’天堂’。看到满街的中文招牌 听到熟悉的方言 以为华人在这里应该很受尊重才对。毕竟 华人的商店遍布各个角落 华人的企业撑起了经济半壁江山。

有一次在朋友家聚餐 遇到了做生意的李太太。她告诉我一个细节:“你知道吗?我们公司招人 政府要求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马来人。不管他们合不合适。” 她的语气很平静 但我听出了其中的无可奈何。还有那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张先生 他说:“华人在公务员队伍里很少很少。升职的机会更少。”

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。

在中国 华人当然是’主体’。我们建设自己的国家 享受发展的成果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那是一种’归属感’ 一种’主人翁精神’。每个人都知道 这片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。

在马来西亚 华人虽然是’建设者’。他们的祖辈从中国南下 用血汗开发了锡矿、橡胶园 建立了商业网络。但他们却是’客人’ 是’非土著’。那是一种’寄人篱下’ 一种小心翼翼的生存状态。

888.png

有一天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组数据。华人虽然只占马来西亚人口的22% 却贡献了国家70%以上的税收。前十大富豪中有九个是华人。但是 大学录取名额却只有30%给华人学生。政府部门的华人员工比例更是少得可怜。

这让我想起陈叔叔说的话:“我们辛辛苦苦交税 孩子却上不了本地大学。这算什么道理?”

但我也想起另一面的声音。

马来朋友阿里曾经对我说:“你们华人已经很有钱了 应该给我们马来人一些机会。” 他的语气里有种理所当然。这让我想到1969年那场’五一三事件’ 想到那些流血的街头 想到种族矛盾的深层根源。

原来 ‘建设’的背后是’隔阂’ ‘贡献’的背后是’怨恨’

也许 真正的’共存’ 不是简单的经济合作 而是心灵的相互理解。 不是你多我少的计算 而是共同体的认同。不是’土著’与’非土著’的区分 而是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兄弟姐妹。

夜色降临 茨厂街的霓虹灯亮起。我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各族行人 马来人、华人、印度人 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。想起陈叔叔最后说的那句话:“希望我的孙子这一代能过得更好。”

这 也是一种’希望’吧。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口号 只需要自己内心的’包容’。

作者及来源公号:欣然微笑243
昨天 01:34
陈叔叔说的情况,我听过不少。感觉很沉重。  马来西亚的华人,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很多,但好像还是被当成“外人”。  希望情况能有所改善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楼主
野火烧不尽的火

关注0

粉丝0

帖子1

最新动态